乌克兰战场久攻难下之际,泽连斯基突然改变了打法。原本对外示弱、力求获得美欧支持的姿态,转而变为直接“敲打”自己的西方伙伴。他亲手挑起的这一场风波,并非源自前线战事,而是因为一次针对俄罗斯“友谊”输油管道泵站的袭击行动。
这次行动的特殊性在于,过去三年多无论乌军如何攻击俄境内能源设施,从未触碰过这条重要管线。原因很简单——“友谊”输油管道是俄罗斯向中东欧输送原油的重要命脉,承载着捷克、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能源供应安全,甚至在欧盟多轮对俄制裁中都被“豁免”。一旦动手,等于直接伤害到本该站在乌克兰一边的北约盟友。
然而,泽连斯基显然在赌。他认为,只要扼住能源咽喉,就能迫使匈牙利等态度暧昧的欧洲国家更积极支持乌克兰。24日,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,乌克兰与匈牙利之间的“友谊”是否继续,取决于匈牙利的表现。
问题在于,这一招极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首先,从地缘政治角度看,欧洲原本还试图在“和谈”中分一杯羹,愿意继续提供援助。就在袭击前几天,匈牙利才表示愿意为乌俄和谈提供“三方场地”,并释放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善意;欧盟也刚刚向基辅拨付超过40亿欧元资金。但乌克兰的突兀举动,却让这些善意瞬间被冷落,欧洲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对乌政策。
其次,从能源角度看,乌克兰并非能源独立国,其天然气、柴油等大多依赖进口,而供给来源正是欧洲邻国。斯洛伐克便是典型,它既依赖俄罗斯石油炼化,又是乌克兰的重要柴油供应商。如今“友谊”管道受袭,不仅让俄罗斯蒙受损失,反而也直接打击了乌克兰自身的能源安全,令盟友们颇感不满。斯洛伐克外长布拉纳尔就直言:“这对乌克兰没有任何好处。”
更令基辅尴尬的是,美国方面的态度也并不如想象中坚挺。早前泽连斯基在白宫与特朗普就军援问题争执不休,导致军援规模一度被大幅削减。而在匈牙利告知“友谊”管道遭袭后,特朗普罕见发火,公开表示“极度不满”。他不仅回应匈牙利,还特意将态度“同步”给斯洛伐克,明显意在向外界传递信号:美国不打算为乌克兰的“冒险行为”埋单。
与此同时,匈牙利方面还将这一事件上报给了欧盟,要求阻止乌克兰继续类似行动。如此一来,乌克兰非但没有通过强硬手段赢得盟友的支持,反而可能在俄罗斯之外,平添更多潜在对手。
回顾整个过程,泽连斯基似乎是出于对美方“亲俄”倾向的不安,才选择冒险。但结果却很可能让乌克兰陷入更被动的境地:既要面对俄罗斯可能的强烈报复,又可能被西方盟友推向边缘。
至此,不禁让人怀疑:泽连斯基是否真的清楚这样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?这一击向“友谊”管道的冒险之举,或许不仅没能打破战场僵局,反而令乌克兰在外交与能源层面同时失分。
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