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
如果没有那笔令人痛心的“学费”,或许蔡衍明的人生会是完全不同的一条轨迹。
蔡衍明出生在1957年,家境富裕,成长于台北一个显赫的家庭。自小他就不爱上学,经常逃课,和一帮小伙伴在街头游荡。他回忆起那段时光时,曾笑着说:“一大早,拉开窗帘,楼下的孩子们排队等着看我逃学,因为我那时零用钱最多!”
展开剩余90%在当时,他是那群孩子的“领头羊”,不仅打架闯祸,还常挂在嘴边的脏话让他显得格外“风流”。尽管如此,蔡衍明骨子里却有着温暖的情怀:他对父母极为孝顺,朋友有难时,他总是最先伸出援手。
蔡家虽然富裕,但蔡衍明却从不因此放松责任感,父亲的夜壶都得他亲自倒。身边的朋友有困难,他总是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们。
1976年,19岁的蔡衍明“光荣”退学,接手了父亲的食品厂,担任总经理。虽然他没有受过太多书本教育,账本也看不太懂,但在自己的家族企业里,他还是满怀信心地认为,自己定能创造出一番大事业。
刚上任时,蔡衍明觉得代工生产限制了他的自由,太过依赖他人,因此决定转型做内销,推出了“浪味鱿鱼丝”。然而,事情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顺利,结果一度赔掉了超过1亿台币,这也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。
他尝试在街头找到安慰,一度觉得自己成了众人眼中的“败家子”,心情低落到极点,甚至有过跳楼的念头。
那段时间,他失眠得厉害,常常胡乱地想,甚至开始给自己算命。他觉得自己的名字——蔡衍明——笔画不吉,干脆给自己改了个名字:“明刚”。但改变名字并不足以为他带来转机,他感到一切都处于困境中。
直到有一天,一只狗给了他新的希望。
二、
蔡衍明有一条狗,名叫“黑皮”,这条狗十分倔强,不论每次打架时受了多少伤,它总是咬牙坚持,直到伤口痊愈,再度向敌人挑战。
蔡衍明从这只狗身上得到了启发:如果一条狗都能坚持不放弃,为什么人类在遭遇挫折时就应该认输呢?
于是,他重新振作,决定再度创业。这一次,他做了更加深入的市场调研,发现台湾的稻米产量过剩,市场根本没有能力消化这些资源。与此同时,他还注意到日本的米果市场非常庞大,米果产品在日本家喻户晓。
蔡衍明看到了其中的商机,于是前往日本找“米果之父”桢计作谈合作。那时桢计作已年逾六十,面对一个年轻的陌生人,他显得极为不耐烦,甚至担心如果合作失败,自己可能会遭到耻笑,丢掉社长的位置。然而,蔡衍明并没有因此气馁,他吸取了黑皮身上的坚韧,依然坚持不懈,经过两年的努力,终于打动了桢计作。
在这段时间,蔡衍明甚至觉得狗“托梦”给了他灵感。天没亮,他便兴奋地跳起来,跑去当地供奉灵犬的十八王公庙祭拜。当他看到庙前那只巨大的犬铜像时,突然有了启发:“旺旺”这两个字给了他巨大的震撼,他决定将公司的名字定为“旺旺”。
三、
这里,我们来了解一下十八王公庙的故事。
据说,在清朝时期,有17位富商在海上遭遇不幸,尸体被冲到石门沿岸,唯一一只幸存的狗,它不愿苟活,而是跳入海中随主人殉死。当地人感动于这条狗的忠诚,将它与17位富商葬在一起,修建庙宇祭祀,这就是“十八王公庙”的由来。
庙宇一度成为人们的信仰之地。1983年,蔡衍明推出的“旺旺仙贝”迅速占领台湾的儿童食品市场,而凭借旺仔这一卡通形象的吸引力,旺旺仙贝的市场份额高达95%。为了表示感恩,蔡衍明将桢计作视为“旺旺之父”,并将他的半身雕像与父母的雕像一起陈列在公司里。
蔡衍明在日后再次前往十八王公庙祈求好运,这次他求得的却是“下下签”。虽然大家都感到忐忑,但蔡衍明却轻松自若,他在签文下面加了四个字:“人定胜天”。从此,他不再依赖算命,“我信命运,但不信算命。”
四、
1992年,蔡衍明的旺旺事业在台湾站稳了脚跟,开始进入大陆市场。当时他选择了湖南作为第一站,虽然湖南交通条件差,几乎没有出租车,但由于是首批赴大陆投资的台商,蔡衍明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,迅速崛起。
借助强劲的广告营销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广告语,“旺旺仙贝”很快在大陆市场取得了不小的成功。旺旺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当地低廉的人工成本,还有庞大的消费市场,成为了台湾企业在大陆扩展的典范。
然而,随着竞争的激烈,1994年,“米果大战”爆发,市场上多达200家企业加入竞争,蔡衍明感受到巨大的压力。
五、
面对激烈的价格战,蔡衍明决定采取极端手段,以极低的价格将市场占领。他直接将米果的价格降至5元/公斤,这一“自杀式”降价策略使得其他不具备资金优势的企业纷纷退出市场。与此同时,旺旺在制造端的迅速扩张进一步压低了生产成本,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。
最终,米果大战以旺旺的胜利而告终,价格恢复稳定,而旺旺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和市场占有率,成为了米果市场的龙头企业。
六、
随着旺旺的不断壮大,蔡衍明的财富也水涨船高,1996年,旺旺集团在新加坡成功上市,蔡衍明一跃成为台湾省的首富。为庆祝自己的成功,他豪掷8.43亿新台币购买私人飞机,成为第一位在大陆购买私人飞机的台湾商人。
尽管蔡衍明一度成为“风流公子”,但他对家庭的经营显得尤为得当。蔡衍明与多位女性的关系和谐共处,从未出现豪门争产的传闻。
他也以独特的方式教育子女,规定子女在18岁后进入公司工作,而非继续求学。这一政策源于他个人的经历,蔡衍明认为,街头的社会经验,比读三年的书更加重要。
七、
2008年,蔡衍明收购了中时集团,进军媒体行业。他表示,入主媒体行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化解台湾人对大陆的误解,并在媒体上积极推动两岸交流。在他的带领下,中时集团旗下的媒体频繁报道与大陆相关的内容,增强了两岸人民的认同感。
然而,由于蔡衍明的立场较为鲜明,尤其是反对“台独”,他也引发了一些岛内的争议。2022年,蔡衍明的二子蔡旺家更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支持祖国统一。
八、
然而,尽管蔡衍明有着强烈的立场和影响力,他的公司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。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旺旺集团创新力的不足,旺旺的业绩开始下滑,股价不断下跌。蔡衍明的接班人是否能够带领公司重回辉煌,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。
纵使如此,蔡衍明依
发布于:天津市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